中医诊断学专业自50年代以来至今已先后出版统编教材七版,与此同时<中医诊断学>、<实用中医诊断学>、<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等诊断学专著也相继问世.尤其是近年来,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病、证、症的规范化工作也非常重视,多次召开有关专家研究讨论,颁发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及中医临床各科病证诊断疗效判定标准,对临床诊疗、教学科研、对外交流的规范研究工作虽不断加强,但尚欠成熟与完善.加之,中西医两种医学诊断体系的相互渗透与矛盾,虽然在中医诊断规范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有益的启迪与借鉴,但也更增加了中医规范的难度.症、证、病等中医诊断的基本概念,由于古今的演变,现实的复杂,以致当今约定的含义并未被多数学者所掌握,即使承认也远未恪守,因而当前有关症、证、病等中医诊断的基本概念的表述和应用仍欠规范.从中医诊断学的各版教材来看,仍存在一些名词术语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太一致,界定不太清楚.然而,中医诊断课程的教学属前期教学,其内容涉及到大量症、证、病等中医诊断的名词术语,如果学生在中医诊断教学期间就能够非常准确地掌握这些名词术语,将对后期临床各学科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中医诊断学学科范围内的名词术语进行系统、全面整理,并对整理的全部名词术语在对其内涵与外延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工作,这对于中医诊断的教学、临床、科研及对外交流,促进中医诊断学学术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