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圆明园为例,在现场和室内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建立和对湖底防渗前后不同情景的设定,运用一维和二维包气带水分运移模型对防渗前后包气带水分分布以及包气带水和潜水补给强度的变化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在枯水期湖内无水时,防渗前,植被区平均蒸发蒸腾强度1.26mm/d,湖区净蒸发强度0.30mm/d;防渗后,植被区平均蒸发蒸腾强度1.90mm/d,湖区净蒸发强度0.16mm/d;因此在枯水期湖内无水时,防渗对湖底及周边包气带水及潜水位分布影响不大.在丰水期湖内水深1.0m情况下,防渗前,潜水位很快上升至湖底,使地下水与湖水形成直接水力联系,湖水对湖底包气带及潜水的平均补给强度18.0mm/d,周边植被区平均蒸发蒸腾强度5.15mm/d,湖水对植被根系分布区土壤水分分布的最大影响范围118m;防渗后,湖底原包气带土层基本处于非饱和状态,湖水对湖底包气带水及潜水的平均补给强度5.8mm/d,周边植被区平均蒸发蒸腾强度4.98mm/d,湖水对植被根系分布区土壤水分分布的最大影响范围14m.因此,湖底防渗将显著减少湖水渗漏强度,有助于圆明园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但也使周边植被根系分布区土壤水分条件有所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