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农业模式下水土流失的生态学特征研究

不同农业模式下水土流失的生态学特征研究

扫码查看
利用径流小区及Eu定位土芯中子活化示踪监测技术,对不同区域多年、多种生态农业模式下土壤侵蚀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坡度小于15度时,林、农林、农、农+工程这四种模式的土壤侵蚀模数、径流系数没有明显的差异.在坡度为15度时侵蚀模数分别达到1707.46t.km-2.yr-1、2127.3t.km-2.yr-1、2144.81t.km-2.yr-1、1847.06t.km-2.yr-1,是坡度小于10度时土壤侵蚀模数的10.78倍、11.33倍、8.55倍、9.44倍.不同农业模式在不同时期其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但所有农业模式在其发展前期,水土流失较严重,农林复合模式到中期土壤侵蚀趋于稳定.当坡度小于10度,纯林和农林模式后期能明显减少水土流失.流域内不同农业模式下土壤侵蚀表现为侵蚀与沉积交错出现的趋势,其侵蚀与沉积量的大小取决与植被覆盖率、坡度、农业活动的强弱等因素.复合结构的农业模式优于单一结构的农业模式,农业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与其本身群落、物种结构有密切关系。

马琨、宁夏大学农学院、王兆骞、陈欣

展开 >

浙江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9

银川,宁夏,750021

生态农业模式 水土流失 农业生态学 复合农业结构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学会

广东省生态学会

第12届全国农业生态学研讨会

2005-10-24

广东

农业生态学与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教学、科研与推广

496-501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