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铃薯发芽过程中不同块茎部位自由基代谢相关酶活性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

马铃薯发芽过程中不同块茎部位自由基代谢相关酶活性及抗坏血酸含量的变化

扫码查看
本试验以海花1号为试材,对马铃薯不同部位发芽过程中SOD、CAT、PPO、POD活性、POD同工酶谱和抗坏血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薯发芽过程中,SOD活性,芽体中最高,其次为芽周,薯肉中最低.芽体和芽周PPO活性,随萌芽进程而逐渐升高;薯肉中PPO活性小芽期降低,到大芽期又迅速升高;小芽期,芽体PPO活性最高,芽周和芽体中依次降低;大芽期,薯肉中PPO活性最高,而芽周和芽体中相对较低.薯肉和芽周POD活性均较低,而芽体POD活性较高.所有POD同工酶谱带均集中在阴极区域,不同时期、不同部位都有A带和B带;薯肉和芽周中只有A带和B带,且谱带轻淡;芽体中的A带和B带浓密,且随着萌芽进程发展,又新增C带、D带、E带、F带和G带五条分子量较小的同工酶谱带.CAT活性在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变化不大.抗坏血酸含量在萌芽过程中呈增加趋势.

生吉萍、石凤、史兰、张智强、范蓓、申琳

展开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马铃薯 发芽 PPO POD SOD 同工酶 抗坏血酸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03-10-26

北京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34-37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