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土区草地植被时序演替规律

黄土区草地植被时序演替规律

扫码查看
本文对黄土区典型草原地带退化草地优良种群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hurica)采用封禁、刈割、放牧的不同利用方式,研究了草地群薄的时序演替过程与规律.结果表明:主要种群三种利用方式的次生演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演替的初级阶段,需5~7年时间,此阶段植物生长快,种间竞争力强,但建群种不显著;第二阶段为演替的中级阶段,需8~13年时间,植物种数增减幅度大,建群种明显;第三阶段为稳定发展阶段,需13年以上,建群种在群落中分布均匀,生长旺盛.使退化草地主要种群由个体→种群→群落已稳定发展为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阶段,形成了进展演替.同时促进了土壤贮水量的蓄积和生物量的稳定增长,并为黄土高原草地植被的快速恢复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程积民、万惠娥、杜峰

展开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

黄土区 草地植被 演替过程 植被恢复 生态恢复

中国农学会

国际草业(草地)学术大会

2001-07-01

海拉尔

21世纪草业科学展望—国际草业(草地)学术大会论文集

270-275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