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铜源和添加水平对生长猪肠道微生物和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不同铜源和添加水平对生长猪肠道微生物和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扫码查看
本文旨在比较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铜源和水平对生长猪生产性能、肠道微生物及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选用54头二元杂交(长×大)生长阉公猪,随机分成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分别饲喂添加不同铜源(蛋氨酸铜、硫酸铜、碱式氯化铜)和水平(10mg/kg、150mg/kg、250mg/kg)的日粮。结果表明:(1)高剂量铜的日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虽有提高的趋势,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蛋氨酸铜与硫酸铜组腹泻率较低,碱式氯化铜组腹泻发生率较高,但对碱式氧化铜组料重比并无影响;(2)低剂量组蛋氨酸铜与硫酸铜盲肠的大肠杆菌数量均显著低于碱式氯化铜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硫酸铜(150mg/kg)组盲肠的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低于碱式氯化铜(150mg/kg)组(P<0.05);盲肠以碱式氯化铜(250mg/kg)组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最强(P<0.05);结肠以碱式氯化铜(150mg/kg)组双歧杆菌的增殖效果较弱(P<0.05);直肠后半段各组间双歧杆菌的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3)高剂量组十二指肠、空肠中段和回肠绒毛高度均高于低剂量组,且低剂量(10mg/kg)组空肠中段绒毛高度与高剂量(150mg/kg、250mg/kg)组差异极显著(P<0.01);高剂量(150mg/kg、250mg/kg)组隐窝深度相对低剂量(10mg/kg)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硫酸铜及碱式氯化铜高剂量(150mg/kg、250mg/kg)组十二指肠、空肠中段和回肠相对低剂量(10mg/kg)组的比值增大(P<0.05)。综合以上结果,蛋氨酸铜、碱式氯化铜与硫酸铜对生长猪同等有效。

何河、方热军、高凤仙

展开 >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沙,410128

猪饲养 日粮铜源 肠道微生物 增殖效果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第五届全国猪营养学术研讨会

2007-08-20

哈尔滨

第五届全国猪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26-231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