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大学化学实验的"1+1"教学模式初探

大学化学实验的"1+1"教学模式初探

扫码查看
当然,在使用"l+1"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节奏的把握.避免实验操作部分与准备部分发生时间、器材等方面的冲突.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加强对学生指导和监督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依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接受最有效、最敏感的知识应该是在现有基础上即将达到的区域的知识.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知道,让学生在实验课前对着教科书准备,事实上是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预习和实验课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效果不会很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连结预习和实验,保持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连续性,达到最近发展区所需要的条件.本文笔者试着谈一下这个问题。

丁长江、朱广涛、周伟红

展开 >

吉林大学 化学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

大学化学专业 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效率 理性认识

中国化学会

宁夏大学学报

第九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

2007-06-12

银川

第九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230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