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西部猎隼(Falco cherrug)生态学研究进展

中国西部猎隼(Falco cherrug)生态学研究进展

扫码查看
2001年开始猎隼(Falco cherrug)生态习性与种群状况研究,至2007年,已经持续七年整。这期间完成千余个食丸和遗留物的搜集与分析;对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地的猎隼分布及种群密度进行了持续观察;首次利用卫星跟踪技术研究猎隼的迁徙;先后给幼隼注射电子微芯片micro-chip 30多个(只),并回收到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猎隼及微芯片1个(只);还对青海玛多和四川石渠等地小电网调查(150-200km),统计猛禽遭遇电击死亡数据;着手调查猛禽对青藏铁路桥梁和公路桥梁的利用(300km)。这些研究内容与中国西部猎隼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密切相关。考察期间,同时对分布区内其他猛禽进行了调查,包括胡兀鹫、大(狂鸟)、棕尾鵟、金雕、红隼、黄爪隼、雕鸮、小鸮等。

马鸣、I. Balazs、田磊磊、陈莹、胡宝文、梅宇、蒋卫、吴逸群、A. Dixon、E. Potapov、D. Ragyov、徐峰、I.Angelov

展开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11

Hungarian Ornithological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Society, Debrecen, Hungary

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乌鲁木齐 830002

International Wildlife Consultants Ltd, Carmarthen, Wales, UK

Institute of Zoology, Bul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 Sofia 1000, Bulgaria

展开 >

卫星跟踪 电击死亡 微芯片标记 西部地区 生态习性 种群密度 鸟类分布

中国动物学会

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

2007-10-12

成都

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4-17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