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北京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与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关系

北京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与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关系

扫码查看
利用中国气象局及AERONET在北京周边地区四个气象站点的CE318型太阳光度计观测数据及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北京市区空气污染指数等资料,研究了北京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时空变化特征,并对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主要是春夏季较秋冬季明显偏高,其中夏季为全年的高值期,冬季为低值期;上甸子观象台作为区域本底观测站,气溶胶光学厚度显着低丁其它站点,而处在北京地区下风向的香河观测站,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其它站点偏高,位于城区的两个观测点的结果基本介于两者之间。另就中国气象局反演得剑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与AERONET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Angstrom波长指数的反演结果米看,北京地区冬春季气溶胶粒子尺度较夏秋季偏大,可能原因是北京地区夏秋季,特别是夏季降水较多,多数粗粒子被雨水湿沉降到地表,而相对米说冬春季降水则偏少,风较大,再有春季北方沙尘天气的影响,造成气溶胶粗粒子含量增加;另外对气溶胶光学厚度与PM10质量浓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两者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达剑0.50左右,相关性较显着。

杨志峰、车慧正、张小曳、张晓春、周怀刚

展开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081

上甸子大气本底站,北京 101507

气溶胶光学厚度 Angstrom波长指数 空气污染指数

中国颗粒学会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08年鄂港澳城市群气候与环境研讨会

2008-01-07

广州

2008年鄂港澳城市群气候与环境研讨会论文集

170-186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