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模糊熵的重庆岩溶山地农耕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

基于模糊熵的重庆岩溶山地农耕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

扫码查看
本文以重庆岩溶山地农耕区的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运用模糊熵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根据南川区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该区以提高生态可持续性和脱贫致富为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模式。结果表明:与土地利用现状比较,该模式中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林地、园地和水域面积明显增大,其他地利用类型面积有所减少。从增加和减少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来看,水域面积的增大主要来自河流边的一部分水田转变为缓冲带这一生态保护用地,园地面积的增大主要是一部分居民用地和旱地转变为园地,林地面积的增大主要来源于草地和难利用地的转变。调整后的土地利用结构符合该区提高生态可持续性和脱贫致富的双重目标。

丁恩俊、何江、魏朝富、谢德体、蔡珍珍

展开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 400716

重庆岩溶山地农耕区 模糊熵 土地利用结构 优化配置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

2008年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

2008-07-12

重庆

2008年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726-731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