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土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降雨-入渗-产流比较研究

黄土坡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降雨-入渗-产流比较研究

扫码查看
本文在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延安燕沟流域,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农地、草地、灌草地、道路等不同土地利用下的降雨-入渗-径流转化特征。经过在8个小区,3种雨强下的试验研究认为:土地利用方式对降雨-入渗-径流转化的影响显著,下垫面接纳降雨的能力依次为:草地(灌草地)>农地>道路,随雨强增加径流率增加、入渗率降低,但稳定入渗速率、增加。草地可很好接纳约30min的雨强接近1mm/min的降雨。农地、草地较硬地面可大大推迟其始产流时间,减少径流率,增加降雨入渗率。硬地面产流快易于形成径流侵蚀。因此,流域管理中坡地改梯田、种树种草、道路集流可促进流域水土保持与水土利用。

徐学选、蒋定生

展开 >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

黄土坡面 人工降雨 土壤植被 土壤渗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04年中国西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4-05-21

西安

2004年中国西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412-416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