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低温下虹鳟工厂化养殖水体氨氮处理微生物数量的研究

低温下虹鳟工厂化养殖水体氨氮处理微生物数量的研究

扫码查看
实验研究对象是低温下虹鳟工厂化养殖水体氨氮处理系统。生物活性滤池的挂膜实验从2004年1月28日开始,实验主要是在挂膜实验的后期和挂膜实验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对生物活性滤池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了跟踪监测。数据表明,在实验过程中,随着系统的运行,生物活性滤池中细菌的数量在1.0 × 106~2.0×106范围内变化幅度不大。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数量持续上升,至第13 d到达稳定期,数量分别为4.6×103个/g和1.1×104个/g。实验初期,系统中没有反硝化细菌;从第8天开始,数量逐渐增加;实验结束时,数量达到7.5×102个/g。在实验的第13 d,挂膜实验基本完成,历程34天。在生物活性滤池的微生态系统中,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互生关系。同时,循环水体的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挂膜实验期间,它们的浓度不断上升,当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到达稳定期后,就开始显著下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也证明了生物活性滤池中的硝化—反硝化系统在发挥作用。实验验证了低温下pH下降对微生物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整个实验充分证明了经过低温环境的驯化和诱导,在背离微生物生长最佳温度的12℃低温实验条件下,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所组成的硝化—反硝化系统仍然是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氨氮处理的有效手段。实验结果认证了在冷水鱼工厂化养殖中使用生物活性滤池的可行性。

陈中祥、曹广斌、刘永、蒋树义、韩世成

展开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0

虹鳟 工厂化养殖 低温养殖 养殖水体 氨氮处理 生物活性滤池 微生物数量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2004水产科技论坛

2004-09-12

上海

2004水产科技论坛论文集

182-189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