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气候季节变化的可预报性研究回顾和展望

气候季节变化的可预报性研究回顾和展望

扫码查看
本文对气候季节变化的可预报性研究进行回顾,指出可预报性研究从研究对象来讲,可分为基于实际大气的可预报性研究和基于模式大气的可预报性研究。对实际大气的可预报性研究,主要利用大气观测资料来认识大气,分析方法为经验性方法和统计方法;而基于模式大气的可预报性研究,主要利用大气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式,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建立描述大气运动的动力数值模式,通过模式对实际大气的模拟来认识大气。所使用的数值模式根据研究对象和探讨问题的差异不同而分为简化模式、大气环流模式、海一气祸合模式等等。研究目标有ENSO、季风、大气环流、土壤湿度、降水、温度等等。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由于使用的工具不同,进行可预报性分析的技术不同,对全球季节预测能力也不同。无论是对实际大气还是模式大气的分析,热带外地区仍然是可预报性偏低的地区,是气候预测改进的难点。由于季节尺度预测的特点,已有的初步结果表明利用海一气祸合模式(或气候系统模式)进行研究和应用是非常必要的,建议在该方面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

陈丽娟、王会军

展开 >

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气候季节变化 可预报性 大气观测资料 大气动力学 ENSO 大气环流 季节尺度预测

中国气象局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

中国科学院

第四次全国大气科学前沿学科研讨会

2005-09-19

北京

第四次全国大气科学前沿学科研讨会论文集

82-84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