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的探讨

南方红壤低山丘陵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的探讨

扫码查看
南方红壤区是我国重要的农、林业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区的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区域的持续发展。本文总结了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危害、主要影响因素及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有利条件;并据此将修复区划分为过度樵采导致的林地生态退化类型、过度垦殖导致的坡耕地生态退化类型以及过度开发导致的园地生态退化类型三类,来介绍红壤低山丘陵区现有的生态修复模式及其效益,通过重点介绍本研究组在江西开展的退化林地生态修复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红壤区生态修复的对策。

周金星、刘光正、崔明、彭镇华

展开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100091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2

低山丘陵区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模式 水土流失

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

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

2009-05-08

上海

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217-224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