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GIS的帽儿山景观生态综合评价及区划的研究

基于GIS的帽儿山景观生态综合评价及区划的研究

扫码查看
本文采用2004年林相分布图、Landsat TM遥感数据、地形图、二类调查数据和其他数据材料做为数据源,以GIS为技术手段,选取景观类型破碎度、景观形状指数、土壤侵蚀类型、地形因素(坡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盖度指数与气象因子(年降水量)7个指标对研究区域进行景观生态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生态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全面分析景观生态综合评价指数并进行分级处理和景观区划,分为Ⅰ、Ⅱ、Ⅲ、Ⅳ和Ⅴ级区域,级,分别代表好、较好、中、较差和差五个级别;不同景观生态综合评价区域面积所占比例的排列顺序为:Ⅱ>Ⅲ>Ⅳ>Ⅰ>Ⅴ,Ⅱ级区域所占的比例最大,在整个研究区域中占据绝对的优势,区域景观生态质量属于较好水平;景观生态质量垂直分异明显,第一、二高程带的景观质量较好,Ⅱ级区域在一、二高程带所占比例较大,在第二高程带达到最大,第三、四和五高程带的景观质量较差。

孔达、龚文峰、于成龙、范文义

展开 >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6 黑龙江气象研究所,哈尔滨,150030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景观生态 景观综合评价 生态环境 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地图出版社

测绘通报编辑部

2008年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

2008-10-24

南京

2008年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集

1-8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