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喀斯特地貌的土地利用演变与地形空间分异——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

喀斯特地貌的土地利用演变与地形空间分异——以贵州省普定县为例

扫码查看
喀斯特地区的环境问题是目前地学研究的热点,对喀斯特地区的土地利用演变进行研究有助于为我国石漠化问题突出的西南喀斯特山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本研究对贵州省普定县1999、2006年两个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和分析,利用Fragestats软件,总结基于斑块和景观水平的景观格局特征,最后利用GIS软件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的海拔因子、坡度因子,坡向因子和地形起伏度因子四个地形空间分异因子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9年耕地占总面积的28.35%,到2006年发生大幅度的减少,裸岩由1999年的21.56%上升到2006年的28.47%.建设用地由1999年的6.11%增长到2006年的10.96%。喀斯特石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可利用耕地减少,人类活动强度对斑块的分布影响很大,导致景观指数呈现破碎性。 地形空间分异因子分析反映了人类活动的低海拔性、低坡度性、低起伏度性。喀斯特地区需要在城市建设的同时,增加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从而减缓石漠化。

宋博文、叶亚平

展开 >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喀斯特 土地利用演化 景观指数 地形空间分异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

2010-10-22

济南

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

77-80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