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苏州地区一次灰霾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苏州地区一次灰霾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扫码查看
本文利用南京大学空气质量模式(NJUCAQPS2.0)对苏州地区的2009 年10 月27 日的灰霾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灰霾的成因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BC、POC、PM2.5、 PM10 等污染物浓度分布和排放源及气象条件密切相关,08 时污染物浓度最高,其次是20 时, 14 时浓度最低,相应地,14 时能见度最大。在各污染成分对消光系数的贡献率中,气态污染物的贡献率约16.2%,颗粒物对消光系数的贡献率超过80%。硫酸盐是能见度下降最重要的贡献者(34.6%),其次是有机气溶胶(15.9%),硝酸盐和黑碳的贡献分别为14.2%、8.4 %。

刘红年、郑秋萍、唐丽娟

展开 >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93

苏州市气象局,苏州,215131

灰霾 能见度 空气质量 苏州地区 数值模拟

中国颗粒学会

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

2010-08-15

西安

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176-183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