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员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改善肢体缺血的机制研究

动员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改善肢体缺血的机制研究

扫码查看
动员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缺血性疾病的一种新方法,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进行动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动员的去除CD34+细胞去除的动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裸鼠下肢缺血疗效的比较。PBMNCs移植后可显著增加缺血下肢血流的恢复,毛细血管密度有明显增加,但去CD34+细胞的PBMNCs细胞移植组疗效有所下降。在PBMNCS组可以观察到移植的细胞整合到缺血的毛细血管壁。ELISA方法检查表明缺血肌肉有明显升高的VEGF表达,同时免疫荧光观察到缺血的肌肉共表达VEGF和移植的单个核细胞。所以,移植G-CSF动员的PBMNCS不但可以通过干细胞整合到血管壁的机制促进血管生长,还可以通过提供细胞因子的机制促进血管生长。去除CD34+细胞削弱了动员的PBMNCS移植治疗肢体缺血的血管新生效应。

周斌、李抒、韩忠朝

展开 >

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 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00020

动员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移植 肢体缺血

天津市科协

第五届天津青年科技论坛

2006-03-01

天津

第五届天津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

274-278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