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公布的最严重的10 种自然灾害之一[1]。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大量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雷电灾害对人身财产安全、公共服务设施、文化遗产等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的相关统计表明,从2008 年1-10 月全国上报的二十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雷电灾情报告(上报时间截止到11 月5 日)来看,共统计上报3220 起雷电灾害事故,造成300 起雷击人员事故,使得563 人死伤,其中291 人死亡,272 人受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160 万元,间接经济损失约7131 万元。深入研究并掌握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为有效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近年来,我国不少专业技术人员在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成因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匡本贺等 [2]结合对2005-2006 年湖北省武汉、十堰、恩施三部雷达雷击事故的分析,探讨了事故发生的原因。胡先锋[[3]]利用1998-2004 年全国雷电灾害资料对中国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中国雷电灾害次数呈逐年波动增长趋势,夏季是中国雷电灾害发生最多的季节(占全年雷电灾害的66%),雷电灾害地理分布总体上为南多北少,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和社会经济损失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电力和通信行业受雷灾的比例最大。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沿海与内陆交接地带,雷电活动频繁。为此,对河北省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2003-2008 年河北省雷电灾害典型事例,从雷电灾害发生的时间、空间、行业及损害设施类型等方面入手,揭示了河北省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行业特征,为加强全省防雷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