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判断ADMA能否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方法:入选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CCU及心内科病房明确诊断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36例作为ACS组,同期就诊的代谢综合征(MS)患者30例作为MS组,及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年轻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血清ADMA浓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浓度。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观察血清ADMA浓度在AC5组、MS组及正常组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ACS组及MS组患者血清ADMA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8.44±15.23 ng/mL、69.16±14.73 ng/mL和27.42±8.13ng/mL,P均<0.05),但ACS组的血ADMA浓度与M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DMA与hs.CRP呈正相关(r=0.343,P<0.05),血清ADMA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r=0.374,P<0.05)。结论:血清ADMA浓度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不能作为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

李丽亚、曾玉杰、李楠、魏冯宁、张冬芹、董道然、朱丹

展开 >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

动脉粥样硬化 鉴别诊断 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 血清指标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

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

2012-05-10

福州

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集

271-276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