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64层与16层螺旋CT脑动脉CTA三维重建及临床应用比较研究

64层与16层螺旋CT脑动脉CTA三维重建及临床应用比较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探讨64层与16层螺旋CT对颅内动脉瘤成像的技术特点和显示率,拟以常规脑动脉造影(3D-DSA)为金标准,对比64层螺旋CT与16层螺旋CT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临床拟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例。均分别行CTA与DSA检查。其中40例行16层螺旋CT脑动脉血管造影的患者的影像资料(A组)。对另外40例(B组)行64层螺旋CT扫描,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和技术特点和颅内动脉瘤显示率。扫描检查结束后,通过影像工作站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根据显示需要分别利用容积重建(VR)、表面遮盖法(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血管仿真内镜(VE)等方法对动脉瘤进行分析。 结果:将动脉瘤根据瘤径的长度以5衄为界分为两组。两种设备对5mm以上脑动脉瘤数量显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远段和部分小分支以及微小动脉瘤(小于5mm)的显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64层螺旋CT脑动脉成像诊断脑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8.9%(32/36),特异性为96.2%(51/53),对微小动脉瘤的诊断的敏感性为95.2%,明显高于16层螺旋CT脑动脉成像的50%(5/10)。 结论:64层螺旋CT脑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微小动脉瘤显示率较16层螺旋CT进一步提高,能够可靠诊断脑动脉瘤。

邹明宇、杨本强、张立波

展开 >

沈阳军区总医院

64层螺旋CT 16层螺旋CT 颅内动脉瘤 成像技术 三维重建 临床应用

黑龙江省放射学会

吉林省放射学会

辽宁省放射学会

第八届东北三省放射学学术会议

2010-08-07

哈尔滨

第八届东北三省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356-358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