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渤海海域新近纪—第四纪断裂特征及形成机制

渤海海域新近纪—第四纪断裂特征及形成机制

扫码查看
渤海海域是郯庐断裂带所经之地,该区断裂的形成与郯庐断裂的走滑作用密切相关.新近纪及后期郯庐断裂发生右行走滑作用,在渤海海域浅层形成伴生断层,主要沿着郯庐断裂和张家口—蓬莱断裂两侧分布,走向NE、NEE、近EW向和NWW向均有,以NE和NEE走向为主,断裂错综复杂.这些伴生断裂平面上大部分表现为反“S”型,剖面上大部分表现为花状构造.其形成机制为可以用持续简单剪切的作用下非共轴递进变形来解释,早期形成的NE正断层在后期持续简单剪切作用下发生NEE向旋转,并带有一定的左行走滑位移分量,简单剪切持续进行断层还可能发生反转形成NWW向扭压断层.所以渤海海域新近纪就是在持续简单剪切作用下形成的走滑断层密集切割的错综复杂的走滑断裂体系.

万桂梅、汤良杰、周心怀、金文正、陈绪云

展开 >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北京 102249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300452

油气成藏 石油地质 走滑断裂体系 构造运动 渤海湾盆地

中国石油学会

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9-10-19

北京

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419-425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