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北太平洋柔鱼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北太平洋柔鱼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扫码查看
采用(AC)12、(AG)12两种生物素探针,通过磁珠富集法构建了柔鱼部分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68个阳性克隆中有60个含有微卫星序列,重复次数在10次以上的占86.84%,最高重复次数为33次.其中,完美型微卫星占60.53%,非完美型微卫星占36.84%,混合型微卫星占2.63%.除探针使用的AC/TG、AG/TC重复外,还得到ACAG、AGAC重复序列.利用筛选出的8个微卫星位点对北太平洋柔鱼6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性位点(PIC=0.787-0.987),位点B0103与位点B0105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6个地理位置的柔鱼群体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0.672-0.761,He=0.808-0.851).两两群体间的Fst值以及AMOVA分析结果均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不显著(Fst=0.00559,P>0.05),遗传差异主要来自于个体间.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CMA聚类树显示,北太平洋东北部2个柔鱼群体(NEI、NE3)聚为一类,西北部3个群体(NWI、NW2、NW3)与东北部1个群体(NE2)另聚为一类,且群体NWI与群体NE2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线性相关分析没有呈现出正相关性(R =0.175,P>0.05).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推断北太平洋柔鱼存在1个理论群.柔鱼个体具有较强的游泳能力,在海流的作用下,群体之间存在较强的基因交流.建议今后在柔鱼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将北太平洋柔鱼看作1个管理单元.

LIU Lianwei、刘连为、CHEN Xinjun、陈新军、XU Qianghua、许强华、LI Weiwen、李伟文

展开 >

College of Marine Sciences,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National Distant-water Fisheries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Key Laboratory of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 of Oceanic Fisheries Resources,Ministry of Education,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201306

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1306

展开 >

柔鱼 微卫星标记 遗传结构

中国海洋学会

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2013-09-02

上海

中国海洋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1053-1062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