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强脚树莺鸣声地理变异与系统地理学研究

强脚树莺鸣声地理变异与系统地理学研究

扫码查看
鸟类鸣唱的主要功能是吸引配偶和维持领域.地理种群间自然选择、性选择压力的差异、种群历史等作用能引起地理种群间的鸣声特征发生分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选型交配,对种化过程产生潜在的影响.强脚树莺是中国南方广泛分布的灌丛鸟类,其鸣声响亮,鸣声结构简单.分析了26个强脚树莺种群、381只个体的鸣声地理变异格局,并探讨了空间距离、形态差异等因素对鸣声分化的影响.本研究发现不同种群鸣唱句型存在阶梯状变化趋势,可将强脚树莺划分为四个方言区.通过比较鸣声差异与地理距离发现,鸣声分化与地理距离有较大的相关性,未发现形态差异对鸣声分化有显著影响.为探讨鸣声地理变异格局与物种系统发育的关系,采集了22个地理种群、232只强脚树莺的组织样品进行了研究.利用线粒体cytb和ND2基因和核基因ODC基因,对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系统发育关系重建表明强脚树莺可分化为3个进化支,davidiana亚种与robustipes亚种共同构成一个进化支,pallida亚种和orties亚种各为一个进化支,且pallida亚种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基部,是较古老的进化单元.研究结果表明fortipes亚种与davidiana-robustipes组之间遗传距离较大,说明两个进化支之间可能经历了长期的隔离.robustipes亚种与davidiana多数种群间也有显著的遗传差异,但远小于两者与forcipes之间的遗传差异,说明两者虽有一定分化但亲缘关系较近,历史上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或是两者间分化时间较短。鸣声研究中发现鸣声句型多样性和复杂性存在由西向东降低的趋势,推测可能是由于该物种在喜马拉雅地区起源,并在向东扩张过程中的奠基者效应导致的鸣声多样性的降低。

魏晨韬

展开 >

北京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

强脚树莺 鸣声分析 地理变异 系统地理学

中国动物学会

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

2013-11-07

杭州

第十二届全国鸟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海峡两岸鸟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03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