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的临床特点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探讨

不同的临床特点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探讨

扫码查看
目的:通过探讨鼻息肉不同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发病机制.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到2012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例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特点,将其分为后鼻孔息肉(40例)、嗜酸粒细胞鼻息肉(67例)、非嗜酸粒细胞鼻息肉(56例)3组,对3组鼻息肉进行病理学特点、变应因素及解剖学因素的比较. 结果:后鼻孔息肉病理学特点与非嗜酸粒细胞鼻息肉相似,与嗜酸粒细胞鼻息肉明显不同,表现为鳞状上皮化生明显,炎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较多,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型少见:后鼻孔息肉仅3例与变应因素相关,非嗜酸粒细胞鼻息肉8例与变应因素相关,而嗜酸粒细胞鼻息肉62例与变应因素相关;后鼻孔息肉伴有鼻腔解剖异常者28例,主要为鼻中隔偏曲和下鼻甲肥大,嗜酸粒细胞鼻息肉伴有鼻腔解剖异常者18例,主要为鼻窦骨质增生,钩突肥大及鼻中隔偏曲,非嗜酸粒细胞鼻息肉伴有鼻腔解剖异常者38例,主要为鼻中隔偏曲,钩突肥大,筛泡肥大,泡状中鼻甲。 结论:后鼻孔息肉及非嗜酸粒细胞鼻息肉发病机制可能与变态反应关系不大,较多偏重炎性过程,与解剖因素或鼻粘膜上皮的囊性变密切相关。嗜酸粒细胞鼻息肉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解剖异常也是促进其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张桂敏、彭晓林、岳振忠、时文杰、孙沛湧、张玉庚、林鹏

展开 >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300192

鼻息肉 发病机制 变态反应 临床观察

中华医学会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

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

2015-05-01

天津

2015年全国鼻科年会暨第七届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专题学术会议论文集

35-36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