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末,北京大学创办了理科研究所.其作为中国大学尝试进行科学研究的开端,自然十分重要,笔者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挖掘和整理,梳理出北大理科研究所的创建背景、运行体制、参与人物以及研究活动.北大理科研究所的活动,一方面呈现了中国大学中科学研究起步阶段的情况,另一方面揭示了科学研究这项事业在中国大学中产生和发展的一些特征,因为科学研究在中国大学中的起源、确立和发展是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的研究议题。自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首创研究所制度,设立文、理、法三科研究所,开启在大学中进行科学研究的先河。本文依据相关史料,对北京大学理科研究所的缘起、体制、发展过程进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1920年蔡元培决议改组研究所之后,由于学校的经费和人力条件的限制,到1922年仅开办了研究所国学门。纵观理北大科研究所三年左右的工作,它是民国初年,理科教育自身发展到要进行科学研究的体制化阶段、蔡元培从德国带回来最先进的研究理念、社会各方呼吁研究之下开办起来的,它是中国大学要进行科学研究的先声。这首创的意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大学里面进行研究的思想转变,正如数学研究所的学生张裕年所说,“蔡先生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的风气。在北大经费没有保障、实验室仍在筹划的时期,很难要求研究所的教员和研究员们开展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活动。从形式上看,理科研究所虽然建立起集合、讨论、编纂学术杂志等制度,但是所谓的“研究”不过是一些讨论班的活动,离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民国初期,北京大学基础薄弱,本身理科教育发展尚不完备善、想要进行科学研究之时,理科研究所作为一种将研究理念内化为具体研究制度的尝试,它的诸多方面都是当时中国大学中科学研究状况及水平的历史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