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应用型大学生专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学院为例

应用型大学生专业教育探索与实践——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学院为例

扫码查看
应用型大学生专业人才培养是为实现"一线工程师"培养目标而系统地规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培养,由专业设置、专业兴趣培养和工程师培养等几大要素构成. 作为一所以“一线工程师”为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办本科高校,办学历史短、办学经验尚不丰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转变,适应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建设以及现代制造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大受企事业单位欢迎。从宏观上看“人才”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即学术型人才;另一类是熟练掌握理论、偏重应用的人才,即为应用型人才。以我国现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对从事实际运作技能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 在专业设置方面,应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在课程结构上,建立“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必修课由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3个逐层递进的“平台”构成。选修模块由多个相互独立、知识内容完整的专业方向模块构成。 大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人格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良好的专业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非智力性人格、促进学生的成长。良好的专业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接触企业生产践实践的桥梁。材料学院主要通过企业实践、行业协会合作和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实习基地拓展来建设校企合作平台,打造一线工程师育人摇篮。学院通过(1)选派优秀教师为企业培训员工和企业派遣专家来校授课,实现校企师资互动;(2)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或企业技术难题攻关和企业提供学生实习、毕业设计、吸纳优秀大学生就业等与校企合作结合,达到校企互惠;(3)对重点企业需求的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实现大学生就业零距离;(4)校企设备共享、联合申报项目和开展技术合作,建立长期、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了校企共赢。

周鼎、徐家跃、王占勇

展开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35

高等教育 专业教育 课程结构 兴趣培养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中日高校化工-材料技术与应用论坛

2011-11-11

上海

中日高校化工-材料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

256-259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