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目标,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大林草植被建设力度,发挥其吸碳固碳放氧作用,就是对“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最有力的响应,就是最大的“碳汇”能力建设工程,就是对减缓气候变化的最大贡献。为此,建议增强保护水土资源意识,坚持减排吸碳两手抓,重视绿色建设,发展典型引路,北京市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自然规律新理念为指导,开创性地推出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和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新举措,实行“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的做法,整合并优化水利、水保、农业、林业、环保、国土等部门的先进技术和资金等,效果明显,深受群众欢迎,其发展前景广阔。建议尽快制定国家生态补偿法规,明确企业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主体责任,以促进生态补偿机制的规范,保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推进。建议争取把碳汇与水保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在异地加快综合治理,加大种树种草力度,营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林草植被,并实施以封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修复措施,依靠大自然自我修复的力量,坚持“小范围治理、大面积保护”的方针,大面积恢复、保护植被,做大做强吸碳固碳放氧的碳汇能力建设工程,改善环境,以扎实有效的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