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效益研究——以吉林省伊通县毯子房小流域为例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黑土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效益研究——以吉林省伊通县毯子房小流域为例

扫码查看
本研究以吉林省伊通县毯子房小流域为典型试验研究区,采用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黑土区坡耕地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对照处理产生径流量和泥沙量最大,秸秆还田产生侵蚀量最小,留茬、轮作和秸秆还田比对照处理径流量减少36.4%~66.7%,泥沙量减少75.2%~86.4%;②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不同养分流失量大小顺序为对照>留茬>轮作>秸秆还田,与对照相比,保护性耕作方式下有机质含量分别减少56.6%,62.8%和81.4%,全氮含量分别减少53.3%,60.0%和80.0%,全磷含量减少38.5%,61.5%和84.6%;③不同耕作处理下,降雨量与各小区径流产生量和泥沙产生量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性,降雨量越大,产生的径流量和泥沙侵蚀量越大.

许晓鸿、隋媛媛、张瑜、王永丰、刘明义、刘艳军

展开 >

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130033,吉林长春

黑土区 坡耕地 保护性耕作 水土保持效益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2学术年会

2012-12-02

三亚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

249-252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