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早期评价

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的早期评价

扫码查看
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已引起全球药物研发单位和监管部门的密切关注.不少医疗机构都成立了相应的肿瘤心脏科来对应抗肿瘤药物的心脏毒性.而目前缺乏对抗肿瘤药物的潜在心脏毒性进行早期风险评估的方法.本课题拟采用细胞共培养方法,使用胚胎干细胞分化的心肌细胞(hESC-CM)及三种癌细胞:肝癌细胞(HepG2)、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CF7)来评价抗肿瘤药物的潜在心脏毒性,同时通过与现有评价方法进行对比,验证该方法是否具有优越性.结合实时心肌细胞功能分析仪、高内涵成像等手段进行该方法的建立和验证,为肿瘤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提供数据支持.通过给予共培养系统抗肿瘤药物并设置给药1h、4h、12h、24h、36h、48h六个作用时间点,记录,分析给药之后hESC-CM的搏动频率(BeatingRate)、振幅(Amplitude)、细胞搏动图谱的变化,同时收集实验时间内肿瘤细胞和hESC-CM的细胞贴壁指数(Cell Index),计算IC50值,测定抗肿瘤药对hESC-CM和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结合荧光探针Mitotracker、Hoechst 33342、Fluo-4对hESC-CM进行染色,利用IN Cell Analyzer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分析给药后1h、4h、24h、48h,hESC-CM荧光强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共培养体系,可以初步模拟体内环境,测定抗肿瘤药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心肌细胞产生的毒性反应,为早期评价抗肿瘤药物的潜在心脏毒性提供科学依据。

汪巨峰

展开 >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物安全评价监测中心

抗肿瘤药物 心脏毒性 早期风险 安全性评价

中国毒理学会

中国药学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国药理学会

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

2016-06-28

重庆

2016年第六届全国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

19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