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温热论》体质相关初探

《温热论》体质相关初探

扫码查看
通过对《温热论》中论述体质的相关内容的学习,从体质的产生,体质与发病,体质与诊断,体质与用药等方面进行阐述,进一步了解人体体质与发病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加深对叶氏学术思想的理解. 体质固然是关系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在未病之先具有潜在的倾向性,在即病之后直接影响其发病趋势,然而,毋庸置疑,疾病也可以使得机体阴阳气血偏差最终导致某种体质的产生。 人是复杂的机体,人的体质也一样,有时也不是单一性的,也有可能是相互交错的。如老年人由于肾脏虚衰,多是,肾阳不足和肾水亏虚同时存在;同样是湿热体质的人,也会同时存在“面色白”的阳虚,或是“面色苍”的阴虚;同为“酒客里湿素盛”也可以因为脾胃功能受损程度不同而出现情况,有湿重于热的“脾湿”,也有热重于湿的“胃湿”。发病而言,也会因为不同体质而多有不同,如病在中焦,可以是胃阳虚的“素属中冷”引起“脘中痞痛”,可以是脾虚引起的“中有湿聚,太阴为满”,也可以是“寒湿错杂为痛”;妇女在不同的生理期也会表现为温邪侵犯上中下三焦不同,而出现不同情况。 了解体质的性质以及产生原因,为了清楚疾病的发生和传变,而对这两方面的认识又是为了帮助体质和疾病的诊断,清楚疾病的诊断最终目的是为了治疗疾病以及对体质进行纠偏。 可见,体质理论对于医生临床有其确切指导意义。正如近代苏南名医朱苹农所说:“医道之难也,难于辨证,辨证之难也,难于验体。体质验明矣,阴阳可别,虛实可分,症情之或深或浅,在脏在腑,亦可明悉,而后可以施治,是医家不易之准绳也”。

陈绩锐、胡小利

展开 >

广西中医药大学

《温热论》 中医体质 发病机制 临床诊断 用药规律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医养生学分论坛

2013-07-01

广州

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医养生学分论坛论文集

206-209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