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荔波县世界自然遗产地洞穴无脊椎动物

荔波县世界自然遗产地洞穴无脊椎动物

扫码查看
洞穴环境是一类特殊的较为孤立的生态系统,洞穴生物因在特殊环境适应性方面表现出的一系列特点、特征和行为,对于研究地质事件、进化、适应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生物进化和地质研究的重视.古生物学研究表明,大部分的洞穴生物是过去广为分布的地表生物区系的孑遗类群,这些古老的物种可能由于环境和气候的变迁,逐渐转入洞穴中生活,一方面它们必须适应新的阴暗潮湿的环境,产生新的形态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它们长期生活在稳定的、有较强缓冲能力的环境中,很多洞穴物种明显地显示出古老的系统演化过程,保留着大量的祖征(张春光等2003).对洞穴动物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有生物学和洞穴学的学科理论意义,还可促进岩溶生态、环境、气候演变踪迹等的研究;洞穴动物蛛在器官和生态行为上都有很大特化,它们长期深居黑暗洞穴中,有许多洞外生境中未能见到的适应性特征,出现了特有种和亚种的分化现象,这些发现为洞穴生物的系统演化及重建古环境等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基础材料,为动物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有"活化石"之称.

陈会明、刘绍飞、罗维均、蒙慧理、姚芊、邓碧林、董幼桓

展开 >

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9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贵州荔波,558400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2

无脊椎动物 孑遗类群 形态特征 地洞穴

中国地质学会

第二十一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暨中国旅游洞穴联盟第三次理事大会

2016-10-01

贵州绥阳

第二十一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暨中国旅游洞穴联盟第三次理事大会论文集

261-262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