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国糜子品种改良

中国糜子品种改良

扫码查看
糜子抗旱、耐瘠薄,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农作物,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本文主要介绍中国糜子品种改良历史、发展现状、主要成就、主要改良方法及其改良评价体系等,全面展示了我国糜子育种全貌. 中国糜子主要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和系统育种。据调查统计,全国育成的134个糜子品种中,采用杂交方法育成品种49个,占36.6%,系统选育方法育成品种62个,占46.3%。糜子杂交方法用于糜子品种改良始于1960年前后,最早育成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是龙黍16、龙黍18、内糜2号。目前采用杂交技术进行糜子品种改良的是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4个糜子品种改良单位。今后杂交方法是仍旧是中国糜子品种改良的主要技术,将会继续扩大应用。 系统选育方法虽然比较落后它还将在非糜子主产区或新开展糜子品种改良的单位继续沿用。糜子杂交技术主要是温汤去雄方法和人工去雄方法两种。温汤去雄一般在温水46.5~47.5℃温度时浸泡10~15 min,均可以收到良好的杀雄效果。人工去雄一般在开花前8~17 h整穗,并用尖细镊子去雄,然后套袋授粉。

柴岩、王鹏科

展开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杨凌 712100

糜子 品种改良 杂交育种 系统育种 评价体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第五届海峡两岸杂粮健康产业研讨会

2013-10-11

西安

第五届海峡两岸杂粮健康产业研讨会论文集

8-12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