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籼稻成熟胚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及其限制因子与解决途径

籼稻成熟胚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及其限制因子与解决途径

扫码查看
目前有不少关于籼稻组织培养条件优化的研究,然而尚未实际突破籼稻组培的瓶颈.从生理生化水平、培养基成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方面,综述了籼稻成熟胚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以及与组培性状相关的QTLs,同时分析了籼稻组培的限制因子并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通过搜集尽量多的水稻资源(包括籼稻、粳稻和野生稻),分析不同水稻品种在分子水平上的进化情况,建立遗传进化树,分析水稻品种组培难易程度与其在进化树上位置的关系。以此从进化水平分析水稻品种组培特性演化进程。下一步研究中可以以难培养的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检测其在不同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的愈伤诱导培养基上的反应,以此可能筛选出适宜不同籼稻的培养基。但要获得广谱适用于籼稻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必须依赖于从分子水平对控制组培性状的基因功能的分析。对于某些表型贡献率较大的QTLs,应尽快构建次级群体,精细定位并克隆这些QTLs.

DUAN Yong-bo、段永波、赵丰兰、ZHAO Feng-lan、XUE Jian-ping、薛建平、LI Hao、李浩、LI Fang-qin、李芳芹、ZHANG Xu、张旭、盛玮、SHENG Wei、TENG Jing-tong、滕井通

展开 >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 Plant Biology of Anhui Provinc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ibei 235000, China

资源植物生物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淮北235000

Key Laboratory of Rice Genetics Breeding of Anhui Province,Rice Research Institut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230031, China

安徽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合肥230031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Station of S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Suzhou 234000

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技管理站,宿州234000

展开 >

籼稻 遗传育种 成熟胚 组织培养

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学会

第六届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

2013-11-08

安徽淮北

第六届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67-75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