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冬季作物对双季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不同冬季作物对双季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扫码查看
综合评价不同冬季作物下的双季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中的氮素合理运筹和水稻氮素营养特性改良提供依据.通过大田试验,对A (CK)(冬闲-双季稻)、B(紫云英-双季稻)、C(油菜-双季稻)、D(大蒜-双季稻)、E(马铃薯-双季稻)5种处理的双季稻干物质和氮素吸收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A处理相比,早稻成熟期B、C、D、E四个处理的群体干物质重分别提高了14.38%、6.65%、1.81%、6.72%,且处理A和D与处理B差异显著(p<0.05);晚稻成熟期B、C、D、E四个处理的群体干物质重分别提高了6.56%、4.18%、2.96%、6.63%,各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水稻抽穗期至成熟期是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阶段,早稻各处理在这个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占成熟期干物质的范围是39.89% ~ 51.74%;晚稻则是36.71%~45.83%.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素积累总量因生育期不同而有所差异,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与对照相比,早稻成熟期的氮素积累总量C处理最高,提高了25.62%,B处理最低,降低了1.17%;晚稻成熟期的氮素积累总量处理E最高,B、C、D、E四个处理分别提高了9.63%、5.29%、1.07%、10.71%.总体来看,水稻到了成熟期,氮素积累总量达到最大.水稻主要生育期氮素阶段吸收量和比例抽穗至成熟期均是E处理最高,达到30.39%和19.74%.可见,种植冬季作物有利于双季稻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的吸收利用,改善稻田氮素循环,有利于水稻增产.

王礼献、黄国勤、王淑彬、周泉

展开 >

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南昌330045

双季稻 冬季作物 干物质积累 氮素吸收

江西省生态经济学会

江西省生态经济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学术研讨会

2014-12-27

江西万年

江西省生态经济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72-183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