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从北碚到南京、北京——黄汲清的地质楼情缘

从北碚到南京、北京——黄汲清的地质楼情缘

扫码查看
抗战时期,1937年,在南京的中央地质调查所经长沙迁往重庆,所内的大量仪器、图书、资料由民生公司的轮船沿长江运往重庆口岸.刚到重庆时,没有固定所址,人员和设备只能分散各处安置居住.从1938年到1939年,经济部地质调查所在重庆北部小镇北碚选址、建设.1938年黄汲清接任翁文灏为地质调查所第三任所长,从选址到建筑,他得到当时的实业家:西部科学院卢作孚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协助,选定在嘉陵江岸的一个高高的山岗上,这里紧挨西部科学院,放眼北望,可见嘉陵江的小山峡,有片片白帆驶过.抗战胜利后,1946年,在北碚的地质调查所逐渐迁回南京,全家也随着父亲,先到北平,然后到南京,从1947年-1948年全家住在南京地质调介所大院内,地调所的红楼、小桥和遍布满院的松树留下很深的印象。黄汲清从北碚到南京、北京,正是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政治大动荡时期,直到改革开放、科学的春大到来,他经历并见到了发生的这一切。正如前国际地科联主席杜伦佩所说“在中国,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动荡的时期,取得了您们伟大国家地质学的巨大成就”。

黄浩生

展开 >

黄汲清 生平事迹 地质科学 学术成就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7届学术年会

2017-11-18

北京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47-53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