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近半个世纪以来长三角区苏州河网及调蓄能力时空变化分析

近半个世纪以来长三角区苏州河网及调蓄能力时空变化分析

扫码查看
基于1960-1969年、1980-1989年和2010-2019年三期水系及1960-2014年9个站逐日水位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苏州河网水系的分布格局时空演变进行研究,分析长序列水位及最大水位值的离散性和趋势性,在此基础上,对研究期间苏州河网调蓄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近半个世纪以来苏州河网水系呈衰减趋势,河网趋于主干化和格网化,结构趋于简单化.各等级河道长度缩减,主干河道与一般河道分别减少2.3%和5.3%.河网密度、水面率、分形维数、面积长度比和支流发育系数分别下降5.6%、19%、1.2%、1.5%和3.1%,区内河网水系禀赋差异大.②1960-2014年,水位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最高水位在近半个世纪以来表现略微下降,原因在于汛期前期区内河网预降水位,期间严格控制水位,从而降低洪涝风险的强人为干扰有关.③半个世纪以来苏州总体河网的槽蓄能力和可调蓄能力略有上升,分别提高5.3%和9.1%.其中主干河道槽蓄能力增加16%,而一般河道槽蓄能力下降8.4%.主要贡献在于主干河网的拓浚和开挖.水利工程闸坝泵站的人工调度作用也弥补了河网水系的剧烈衰减,但这样的人为干扰长期来看,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应重视综合防灾,从土地规划、非工程措施等软性手段上着力进行洪涝灾害防治.

杨柳、许有鹏、徐羽、杨洁、高斌、王强、项捷、吴雷

展开 >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46

河网水系 时空演变 调蓄能力 水位变化

中国水利学会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

第十四届中国水论坛

2016-08-25

长春

第十四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

157-165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