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汶川和芦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的龙门山断裂带构造变形分段特征研究

基于汶川和芦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的龙门山断裂带构造变形分段特征研究

扫码查看
2008年汶川8.0与2013年芦山7.0级地震发生后,针对这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其运动学特征、震源区应力场特征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基于序列震源机制解的断裂带构造变形分段特征的相关研究甚少.利用截止到2016年12月四川区域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基于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760个ML≥3.5余震和2013年芦山7.0级序列88个ML≥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震源深度,进而利用Amelung&King(1997)的应变花方法与Vallage et al.(2014)提出的面应变As值,研究了龙门山断裂带运动学与构造变形的分段特征.

易桂喜、Amaury Vallage、龙锋、Yann Klinger

展开 >

四川省地震局 成都 610041

四川赛思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 610041

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Paris Paris

地震 发震构造 运动学特征 应力场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地质学会 中国地震学会 中国力学学会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2017)

2017-10-15

北京

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2017)论文集

582-583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