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价值工程视角耕地多功能保护有效性分析——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价值工程视角耕地多功能保护有效性分析——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扫码查看
研究目的:从价值工程理论视角建立功能与成本的联系机制,测算武汉城市圈县域尺度耕地多功能保护的价值系数,分析耕地多功能保护有效性. 研究方法:熵值法、综合指数法、机会成本法和最适合区域法. 研究结果:①武汉城市圈耕地多功能呈现西部、北部较强,东部、南部较弱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生产功能西、中部和北部强,东、南部弱;社会功能东部最强,中、西部各市区较弱;生态功能东部、北部较强,南部及中部市区生态功能较弱.②各地级市市辖区耕地保护总成本较高,距离市区越远,耕地保护成本越低;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投入成本西低东高,社会功能投入成本西高东低;③同时考虑投入成本和机会成本时,城市中心区耕地多功能保护有效性不足,远城区较高;只考虑投入成本时,耕地多功能保护有效性最高的地区集中于西部,不足的地区集中于东部和南部,其他区县有效性较好,其中,生产功能保护有效性中西部最高,东部和南部不足,社会功能保护有效性最高和不足的区县相邻分布,生态功能保护有效性整体较低,西部和南部较多区县生态功能保护有效性不足. 研究结论:未来可对土地利用结构适当调整,改进耕地保护机制,提升耕地保护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耕地多功能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实现武汉城市圈各区县耕地多功能协同发展.

张丝雨、胡伟艳、杜宏杰

展开 >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武汉430070

耕地资源 多功能保护 有效性评价 价值工程理论

中国土地学会

201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

2019-09-01

江苏徐州

201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73-183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