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扫码查看
以杂交籼稻内5优539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的分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茎鞘物质转运量、茎叶物质转运量、净同化率和作物生长率均无显著影响,而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达显著差异.在水稻全生育期内,旋耕处理的吸氮量和吸磷量均大于翻耕处理,但两处理亦无显著性差异;而两处理间的吸钾量在生育中期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生育后期差异并不显著.产量构成方面,翻耕处理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高于旋耕处理,有效穗数高于旋耕处理,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翻耕处理的产量为11505.66kg/hm2,稍高于旋耕处理,两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来看,旋耕处理与翻耕处理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均无太大影响,从生产效率的角度来看,可根据实际情况推广旋耕耕作方式.

HUANG Yougang、黄佑岗、冯跃华、FENG Yuehua、XU Guiling、许桂玲、LI Jie、李杰、YE Yong、叶勇、MU Guiting、牟桂婷、张佳凤、ZHANG Jiafeng、GUAN Zhence、管正策

展开 >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阳550025

杂交籼稻 翻耕处理 旋耕处理 生长特性 作物产量

中国作物学会

中国工程院

安徽省作物学会

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2017-08-17

合肥

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139-143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