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肺癌病人(A)基因组测序的酶学水平的发病机制研究

基于肺癌病人(A)基因组测序的酶学水平的发病机制研究

扫码查看
肺癌在生物学上具有侵袭性,并且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临床特征、预后、对治疗的反应和耐受性,每一例肺癌患者的进展均是独特的.全球每年有160万人诊断为肺癌,并有130万人死亡(Jemal et al.,2011).肺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占85%)和小细胞肺癌(约占15%)(Sequist and Lynch,2008).NSCLC可进一步分为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腺癌(adenocarcinoma,ADC)和大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6%,远低于NSCLC的生存率(17%).伴随手术方法的完善和化放疗的联合应用,肺癌的1年相对生存率从35%(1975年-1979年)升至43%(2003年-2006年).但是,综合所有分期,生存期超过5年的患者仅有16%.如果肺癌在局限期时即被发现,则5年生存率可达53%.然而,仅15%的肺癌患者在局限期被诊断出来.鉴于肺癌的严重后果及众多治疗失效的经验,研究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认识该病病因学的潜在机制,以期鉴定新型药物靶标.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而且基因组改变在该病的发生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冯建华、陈玉皎、张树军、吴玉乾、王超霞、焦春彬、李冬梅、李三培、刘金旭、冯沙沙、杨春、张耀洲、饶子和

展开 >

津大学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天津,300309

天津市盘古基因科学发展有限公司,天津,300309

天津大学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天津,300309

贵州贵安精准医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安新区,550003

展开 >

肺癌 基因组测序 酶学水平 发病机制

中华中医药学会

贵州省贵安新区管委会

2017全国中医药现代化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现代化联盟成立会议

2017-08-01

贵州贵安

2017全国中医药现代化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现代化联盟成立会议论文集

103-139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