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喀斯特断陷盆地典型林地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研究

喀斯特断陷盆地典型林地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研究

扫码查看
本研究以喀斯特断陷盆地云南松林(Pinus yunnanensis Franch.)、桉树林(Eucalyptus maideni F.V.Muell.)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冗余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林地土壤酶活性及其与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种林地土壤pH介于5.47-6.03之间,云南松林10-20cm和20-30cm土层土壤容重均显著高于桉树林和次生林相应土层(P<0.05),桉树林0-10cm和10-20cm土层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云南松林和次生林相应土层(P<0.05),次生林0-10cm土层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云南松林和桉树林相应土层(P<0.05),有机碳和铵态氮含量整体呈现次生林>云南松林>桉树林的规律.(2)三种林地0-10cm土层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为次生林>桉树林>云南松林,而10-20cm土层呈现相反的规律.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在0-10cm和10-20cm土层均为次生林最高,云南松林次之,桉树林最低.此外,林地各土层间土壤酶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酶活性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3)冗余分析表明,有机碳、铵态氮、速效磷和pH均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全氮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容重与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蒙特卡洛检验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重要性大小排序为:有机碳(41.4%)>铵态氮(32.9%)>速效磷(24.3%)>容重(12.6%)>全氮(7.9%)>pH(5.5%).综上分析表明,有机碳、铵态氮等是影响研究区内土壤酶活性变化的主要指标.

Sun Yonglei、孙永磊、Zhou Jinxing、周金星、Pang Danbo、庞丹波、Guan Yinghui、关颖慧、LiuYuguo、刘玉国、Wan Long、万龙

展开 >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云南建水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100083,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100083,北京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100091,北京

森林土壤 酶活性 理化性质 喀斯特断陷盆地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台湾中华水土保持学会

2018年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

2018-09-19

深圳

2018年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56-365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