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的边界层结构特征

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的边界层结构特征

扫码查看
2013年12月上旬华东地区出现了一次持续性的雾霾天气,整个过程以霾天气为主,部分时段出现了浓雾天气,最低能见度低于200m,本文对此次次连续性雾霾天气过程进行了边界层特征分析.本次持续性雾、霆天气过程中,地面均压场、入海高压后部、低压倒槽依然是雾霆维持的基本地面形势;925 hPa和850 hPa西南气流维持时间较长使得中低层的逆温结构维持时间较长。2次弱冷空气对连续雾霆没有清除作用,反而增加了雾和霆的持续性。一是将上游污染物推到长江下游地区,另一个则是地面均压场持续维持,同时弱冷空气侵入使本地暖空气抬升,下冷上暖逆温维持;强冷空气是驱散雾霆主力军,强冷空气侵入使暖气团抬升,形成了深厚的低云。污染物除了随着抬升外,还有上游的输送。近地层冷空气和中低层暖湿平流使得逆温长时间维持:贴地逆温与冷空气过程有关,弱冷空气造成贴地逆温维持。中低层不断维持的西南气流导致江淮地区300-500 m高度出现持续性逆温或等温,霆层也到达该高度。水平和垂直方向动力条件有利于雾霆维持:2013年12月1-9日江淮地区500 m以下(逆温层内)多为西南气流或东南气流,风速基本在3m·s-1以下,平均风速在1-2 m·s-1,尤其出现能见度1000m以下的雾时,风速基本在0.5-1.5 m·s-1。因此,小风速、弱的垂直运动都为江淮地区长时间维持的动力条件。暖湿平流为大范围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冷空气影响前为上升气流,冷空气结束后就转为下沉气流,垂直速度小及下沉气流造成逆温持续维持;较差的动力条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和水汽的垂直扩散,使得雾霆长时间维持。12月6日后500 m以下的东南风为大范围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

张静、刘端阳、钱映月、严文莲、康志明

展开 >

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08

江苏省气象台,江苏 南京 210008

江苏省无锡市气象局,江苏 无锡 214108

持续性雾霾 边界层 逆温结构 冷空气 水汽条件

中国气象学会

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018-10-24

合肥

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1-2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