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河北唐山铁尾矿废弃地人工植被恢复和自然恢复模式2大类14种植被恢复模式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生物活性等指标,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和相关关系分析法构建最小数据集体系,运用因子分析、相关系数法和分层聚类分析对土壤质量定量分析评价并划定等级,研究植被恢复对铁尾矿土壤质量的改良作用、评价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铁尾矿土壤质量状况差异.结果表明:1)土壤质量评价适用的最小数据集包括9项指标: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全磷、速效钾和碱解氮、脲酶、放线菌和细菌.2)相关系数法计算土壤质量指数(IQI)有大至小为乔灌混交林直接恢复>沙棘直接恢复>12年刺槐林直接恢复>5年刺槐林直接恢复>3年刺槐林直接恢复>紫穗槐直接恢复>六孔砖>沙地柏直接恢复>灌草混交林直接恢复>造地工程>客土经济林>半客土经济林>杨树直接恢复>自然恢复.因子分析法评价结果(SQI)由大到小为乔灌混交林直接恢复>沙棘直接恢复>12年刺槐林直接恢复>5年刺槐林直接恢复>3年刺槐林直接恢复>紫穗槐直接恢复>六孔砖>沙地柏直接恢复>灌草混交林直接恢复>造地工程>杨树直接恢复>客土经济林>半客土经济林>自然恢复.从植被恢复主要目的而言,以生态经济效益为目的恢复模式土壤质量改良效果优于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恢复模式.就植被恢复模式而言,土壤质量优劣为原位直接恢复模式>工程恢复模式>自然恢复模式;就恢复的植被类型而言,乔灌混交林>纯林>灌草混交林;从造林树种林龄和植被恢复年限来看,林龄越大和恢复年限越长,尾矿土壤质量改良改良效果越显著.因此,应尽早开展铁尾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工作,着重考虑生态效益,优先考虑直接在裸尾矿上栽植大苗乔灌混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