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饲料型小黑麦品系籽粒产量及其营养价值研究

饲料型小黑麦品系籽粒产量及其营养价值研究

扫码查看
本研究旨在选择高产优质的饲料型小黑麦品系,以18个饲料型小黑麦品系(Z1、Z3、Z5、Z6、Z8、Z9、Z12、Z19、Z21、Z23、Z30、Z35、Z36、Z41、Z48、Z49、Z50、Z55)为材料,甘农1号和新小黑麦5号品种为对照,研究了参试材料的种子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籽粒的营养价值,并根据种子产量以及籽粒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系统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小黑麦种质分为5类,第Ⅰ类包括2份材料(Z8、Z50),种子产量高、籽粒的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也较高,淀粉含量低,材料间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第Ⅱ类包括3份材料(Z12、Z21、Z49),表现为种子产量和淀粉含量较高,材料间粗蛋白含量、赖氨酸含量以及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第Ⅲ类包括4份材料(Z3、Z5、Z23、CK2),种子产量处于中间水平,粗蛋白含量和赖氨酸含量均较低,材料间的粗脂肪含量和淀粉含量差异较大;第Ⅳ类包括10份材料,种子产量较低,材料间种子产量及籽粒营养价值均存在显著差异;第Ⅴ类包括1份材料(CK1),种子产量低,粗蛋白含量、赖氨酸含量以及淀粉含量均处于中间水平,而粗脂肪含量高.综合来看,第Ⅰ类(Z8、Z50)的种子产量高,且营养价值高,综合表现最好,可为优良饲料型小黑麦新品种审定奠定基础.

赵方媛、田新会、杜文华

展开 >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草业工程实验室/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70

饲料型小黑麦 种子产量 营养价值 聚类分析

中国草学会

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

2018-11-07

成都

2018中国草学会年会论文集

192-199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