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热区土壤多数为酸性土壤,这类土壤普遍存在有机质、磷等矿质养分含量低、土壤酸度高以及铝毒等问题,施用绿肥等有机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豆科绿肥磷含量通常较低,因此,豆科绿肥施用时常常混施一定量的磷肥,作为土壤质量的核心,施用绿肥后土壤有机碳的变化是施用绿肥对酸性土壤改良效果的重要研究内容,施磷很可能会影响肥绿肥肥际微域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为此,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明确混施磷肥对酸性土壤肥际微域有机碳物理分组的影响.本文利用热区重要的豆科绿肥柱花草以及砖红壤作为研究材料,通过室内土柱培养实验,设对照(CK,不施用磷肥与绿肥)、单施磷肥(MCP,过磷酸钙,含磷44公斤/公顷)、低量绿肥(GML,柱花草绿肥10吨/公顷)、低量绿肥混施磷肥(GML+MCP,柱花草绿肥10吨/公顷+过磷酸钙,含磷44公斤/公顷)、高量绿肥(GMH,柱花草绿肥40吨/公顷)、高量绿肥混施磷肥(GMH+MCP,柱花草绿肥40吨/公顷+过磷酸钙,含磷44公斤/公顷)等6个处理,培养时间为14天和28天,研究柱花草绿肥与磷肥混施后肥际微域土壤中物理分组有机碳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用绿肥处理(GML、GML+MCP、GMH、GMH+MCP)均能显著增加土壤总有机碳量(TOC)、轻组有机碳(LFOC)、重组有机碳(HFOC)的含量及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距离,且绿肥与磷肥混施处理(GML+MCP和GMH+MCP)的增幅高于单施绿肥处理(GML和GMH),施用高量绿肥处理(GMH和GMH+MCP)的增幅也分别高于施用低量绿肥处理(GML和GML+MCP),随时间的延长,这些土壤有机碳组分(TOC、LFOC、HFOC)的含量和迁移距离也显著增加.上述结果表明施用绿肥可显著提高酸性土壤的质量,而施肥量以及施肥时间的增加、混施磷肥会有进一步的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