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小兴安岭红松苗木物候期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小兴安岭红松苗木物候期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扫码查看
红松(Pinus Koraiensis),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的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珍贵树种和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其对环境变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多年来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苗木生产、引种、造林,是林业生产乃至保护红松的首要任务.本文选取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腹地的五营林业苗圃,以红松二年生苗木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多年的物候资料及气候资料,重点研究红松苗木各物候期的演变规律及主要气象要素对红松苗木各物候期的影响,找出各个物候期的气象指标,为正确的确定播种、采种、造林、培育等林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物候资料来源于五营林业气象试验站苗圃观测,时段为1991—2014年,选取2年生红松苗木的5个主要物候期,依次为芽开放始期、展叶始期、新枝形成盛期、顶芽形成盛期和新梢木质化盛期,均为24个样本,对其物候期进行研究分析.气象资料来自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五营气象局1960—2014年逐日气温、降水及日照资料.利用Excel和Minitab软件,分析小兴安岭红松苗木物候期的演变规律;运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黑龙江省小兴安岭红松苗木5个物候期与各物候期的平均气温、≥10℃积温、最低温度、最高温度、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的关系,给出红松苗木物候期与气象要素的最优回归方程,分析探讨红松苗木对气象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①1991—2014年,小兴安岭红松苗木芽开放始期、新梢木质化盛期有所推迟,展叶始期和新枝形成盛期都有提前趋势,其中,新枝形成盛期平均每10a提前13.27d,而新梢木质化盛期平均每10a推迟11.15d.生长季延长,平均生长季长度为110d.②从统计结果看,红松苗木芽开放始期与前一个月的日平均气温、日年均最低温度显著相关.新梢木质化盛期与前一物候期期间的日照时数、≥10℃积温、日平均气温的显著相关.除芽放始期和顶芽形成盛期外,其它物候期与期间的日照时数明显正相关.顶芽形成盛期的早晚主要取决于期间的温度条件的高低.③从红松苗木整个生长期来看,≥10℃积温和日最低气温是决定物候期长短的两个主要限定因子,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的影响其次.④利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的红松苗木物候期与气象要素的回归方程,为预测红松苗木物候期提供一定参考.

王芳、白鸣祺、程春香

展开 >

佳木斯市气象局,黑龙江佳木斯 154004

五营区气象局,黑龙江伊春 153000

红松苗木 物候期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小兴安岭

中国气象学会

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2018-10-24

合肥

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

1-6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