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筛选并鉴定胃癌患者和健康人唾液差异表达蛋白谱.在本研究中,胃癌脾虚组收集40例胃炎、胃癌湿热组收集11例患者及4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唾液标本,组内等量混合后,经iTRAQ试剂标记后采用二维液相色谱-串联质谱(2D-LC-MS/MS)鉴定并相对定量,获得疾病与正常比较的差异蛋白质组.共鉴定出1165个非冗余蛋白,其中脾虚组中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107个;湿热组中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91个,在脾虚组和湿热组均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42个.对这些在脾虚和湿热组均具有显著差异表达的42个蛋白进行了STRING分析. 结果显示,上调蛋白中S100A系列蛋白,ELANE,CD59及LCN2,CSTA,TFF3,KRT4,KRT6A等及下调蛋白中MUC7,BPEFB2,PRB3,ENO1,PTGS1,CTSL,CST5,H1N1等蛋白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蛋白网络,提示在胃癌的形成过程中这些蛋白可能在胃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望开发为胃癌的新型生物标志物.GO功能分类和KEGG通路分析表明,脾虚组中特异表达蛋白主要涉及糖酵解/糖异生通路,唾液分泌通路,苯丙氨酸代谢通路等.湿热组中特异表达的差异蛋白蛋白主要富集在百日咳通路,非洲锥虫病通路,疟疾通路,霍乱弧菌感染通路.胃癌脾虚和湿热组特异表达的差异蛋白在不同通路上的富集:脾虚证与能量代谢紧密相关,而湿热组则与细菌,真菌及病毒等感染途径密切相关.本研究不仅建立了胃癌唾液差异表达蛋白谱,同时也筛选出胃癌脾虚和湿热特异的差异蛋白谱,鉴定出与胃癌脾虚及湿热证发生发展可能相关的多个差异通路.本研究为同病(西医)不同证(中医症候)的分子基础和形成机制的不同,提供了新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