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广东沿海地区第四纪盆地的上更新统与全新统之间,普遍发育一层以黄色为基色,间杂红、灰的粉土,又称"花斑粘土".其多被认为是晚更新世末期的河、海相沉积在末次盛冰期时,顶部沉积层因暴露地表风化而成.而观察研究显示,花斑粘土层在粒度、成分、结构等方面均与下伏沉积层存在显著差异,两者大多相交截然,没有明显过渡;花斑粘土层中并无发现其下伏沉积层所富含的海相生物化石(如蚝壳、贝类等),也没有发现任何微体古生物化石(如介形虫、有孔虫等).这意味着花斑粘土与其下伏水成沉积在沉积相及沉积环境上存在较大差异,两者可能并不存在成因及物源上的关联,并非风化成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