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裂壶藻(Schizochytrium sp.)突变株的生长发育和油脂合成的超微结构

裂壶藻(Schizochytrium sp.)突变株的生长发育和油脂合成的超微结构

扫码查看
为解释裂壶藻突变株多产油脂的原因,研究其生长发育和油脂合成的过程和变化,取不同生长时期的裂壶藻原株和突变株制作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结果表明:裂壶藻突变株S1生长发育比原始藻快2-3天,原生藻株一直都有囊膜包裹着的多个藻细胞,未见游离的单个藻细胞;而裂壶藻突变株S1生长第二天即可看到囊膜开始自溶,到第三、四天时,囊膜自溶游离出单个藻细胞,在第五天后,藻细胞囊膜基本全部游离.裂壶藻ATCC20888原始株在生长4-7天时,胞内含成形油脂滴均为单个个体且小,很极少连成块状或片状;而裂壶藻突变株S1生长至第三天就见藻细胞内形成块状油滴,至第四天时就见藻细胞内油滴成块状或片状,甚至充满胞内.这与原始裂壶藻株有很大的差异.结论:裂壶藻突变株S1不但藻细胞在生长发育比原始株ATCC20888株要迅速,而且胞内油脂合成速度快,且清楚可见油滴由大到小,甚至出现连成块状和片状的变化.从而说明突变株S1油脂PUFAs和DHA高产的缘故.

Cao Jian、曹健、Zhao Kangyu、赵康宇、Tian Hua、田华、He Dongping、何东平、Zheng Jingcheng、郑竟成

展开 >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大宗粮油精深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23

食用油脂 裂壶藻突变株 生长发育 超微结构

中国粮油学会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

2019-10-01

海口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二十八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论文集

139-143

2019